(一)段姓溯源
段,原本在原始社会人类劳作时的职业名称,是那些从事打磨石料石器和煅造工作者的称谓。段,煅、锻是也。除此之外,段氏受姓源头有五个:
其一,黄帝十四代孙圉封于段地,以地名为姓氏(有些地方的段氏谱误圉为黄帝十四子,非也)。
其二,为姬姓分支段氏。源于河南新郑,春秋末期,郑武公次子名段,次者为叔,封于共地,史称“共叔段”。共叔段之子乃武公之孙,古代这支段姓被称为“公孙段氏”,以别于他“段”。
其三,复姓“段干”。此支人本姓李,战国初,有老子(李耳)的后人叫李宗,被巍侯封于段地,封为“干木大夫”,其子孙以“段干”为姓,段干木的后人隐如去“干”留“段”为单姓。后又分出木、沐、干诸姓。
其四,辽西段姓,他们是古代鲜卑族酋长檀石槐的后裔和部属。“段”本来是他们的部落名称,檀石槐的后人务无尘始用“段”为姓。此时已是东汉末西晋初了,鲜卑酋长受封于晋室。
其五,在滇黔川接壤山区有一支古代百濮人后裔,汉人称他们为“摆夷”,人数不多,他们以“段”为姓。
云南白族段姓,是唐代有甘肃武威段姓人去大理白族地区为官,娶妻生子,代代繁衍,他们以共叔段为受姓始祖。
段姓人口在全国百家姓中排八十五位,主要分布在辽宁、河北、内蒙、河南、山东、陕西、甘肃、江西、安徽、江苏、湖南、云南、贵州、四川、湖北、重庆等省为多。也有流迁至东南亚的,以越南据多,他们先辈为贵族,自知祖籍来自中国,但因外迁时代久远,已不说汉语。
(二)黔阳段姓来源及分布
黔阳段姓第一人是段光举(谱名依辈序叫“正十一”),称光举公的祖父段万椿为一代祖,光举之父必华为二代祖,光举生活年代与文天祥同时。谱中有光举妻尹氏太婆口授源流一文可作佐证。
光举公于公元1235年(宋理宗端平二年)2月随祖父万椿公入湖南,万椿公携子媳及村中亲邻共130余人逃难至湖南,起脚于江西泰和县清安乡田石庄。光举公年轻时及第进士,朝廷授“光禄大夫”,奉命在四川剑阁县剑阁关驻军,镇守川黔滇。
1279年文天祥传檄班师勤王,光举公率兵日夜兼程,兵至都梁(今武冈)时,谍报(侦察兵)告之宋朝灭亡。于是光举公遣散兵丁,留极少佣工,带家人隐匿于黔阳县湾溪花树脚,购置田产。后殁葬于此。后人首迁本县龙田乡婆田村梅溪,再迁龙田乡长碛村。依祖谱供奉共叔段为受姓始祖。
至第六代清叔、仁叔、寿叔、斌叔四兄弟,寿叔、斌叔外迁。清、仁二公虽同居黔阳,但后人各立字派。清叔第十一代(以万椿公为第一代)后人分五房,依次是:段云、段海、段方、段中、段超(“段”为辈份字)。
仁叔至第十代(万椿公为第一代),分六房(本有七子,七子景志无后):依次是景清、景隆、景钟、景洪、景常、景思。按明代保甲区划,当时段姓人口不多,称清叔后人为四甲段,称仁叔后人为五甲段。除迁外省县者,本县段姓均居长碛保。到清代时,四甲段和五甲段人口日增,渐渐杂居在一起。
据目前人口和居住分布情况,清叔公下分五房人口近两千人,主要分布在本市龙田乡的长碛、金花、东风等村,硤洲乡的稔禾溪村,中方县的鸡公界、牌楼等地,还有外迁沅陵的朱洪溪一支。
仁叔公一支下分六房,人口近八千。大房景清后裔人数不多,主要分布在中方县的牌楼和洪江市大崇乡的小龙江;二房景隆后人居住较散,主要散居在本市龙田乡的胜利,长碛、东风(笑盘)、金花(白泥田)、雪腊溪、火畲寨、等村,安江镇的虹口洲村,大崇乡的和平村(龙罐冲)、小龙江,熟坪乡的大湾村,太平乡的溶溪村。
景钟公的后裔主要分布在龙田乡的长碛、胜利(青山头)、东风等村,太平乡的补顺、
红光村、黎溪村。大崇乡岩脚,安江镇的虹口洲村。
景洪公后裔主要分布在龙田乡的长碛村,铁山乡,大崇乡的岩脚,熟坪乡的墟场及周边农村,和光荣村。硤洲乡的两路口和扶车村,;
景常公后裔主要分布在龙田乡的长碛村,硤洲乡的新田溪、八门、沅建、黄溪田、古溪、牛犁坳、两路口,大崇乡的赤溪、小龙江、岩脚,安江镇的市区及中山园村等。
景思公后裔主要分布在龙田乡长碛、东风(笑盘),大崇乡的岩脚,安江镇的市区及大畲坪及熟坪乡。另有早年去龙山县一支。
(三)祠宇及其他人文建筑
清叔与仁叔子孙各自分建宗祠,仁叔后人于清道光六年(丙午·公元1326年)集资开工,择地龙田乡长碛村。至道光七年(丁未)竣工,号“敦本堂”。
祠宇左侧为纪念云锦公妻弟刘君六郎建舅公祠。刘君舅公信奉巫教,终生未娶,由段姓子孙养老供奉。宗祠右侧建有宗族黉馆,名称“近仁学堂”。
后学堂另迁新址,号“段氏宗祠集凤小学”,至1966年拆毁。近仁学堂不知毁于何时。
祠堂现有总面积2064平米(其中包括舅公殿堂建筑326平米),祠堂外空坪672平米。
清叔后人建祠于安江镇汤家巷河岸码头上,右侧为杨公庙。族人于道光九年(己丑·公元1329年)十二月二十日,合族公议修宗祠,由当时族老段富、段永松、段永光、段泮、段永标为首士负责筹建工作。道光十四年十月初三日竣工,正殿择当年十月十六日上梁,号“彝伦堂”。
1950年被安江镇占用作竹篾生产合作社的厂房,今已拆毁。清叔公后人祠宇的规模及八卦座向、经纬度,老谱中有精确记载。
段姓人文建筑,除两座祠宇外,还有沅江河岸的文昌阁,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安江镇政府改作化工厂,后发生爆炸事故而夷为平地,现重修。在长碛建有城隍庙、杨公庙,二庙毁于人民公社时期。在本市大崇乡岩脚,段姓族人建有太婆祠。为纪念清代段仪先祖之妻孙氏太婆(生于顺治八年九月二十五日——公元1652年)所建。
孙氏太婆常德人,她的善行,近四百年来在族人中广为流传,有口皆碑,故祠中香火绵长,祈愿求福者络绎不绝。
(四)辈字和家训
因两公后人分祠,辈序也各自选字。清叔后人辈序为:
必正云可叔,极国朝应段。
永启世元成,有纯其祖武。
仁叔后人辈序为:
必正云可叔,远正贵景文。
汝尚幼天惟段,远正贵景文。
汝尚幼天惟,承祖昭芳彦
1948年两公后裔已协议合祠,后因时局动乱,未合成功。1999年合祠,定新六十辈字:
允佩前人训,常储后代英。传家敦孝义,翊治笃忠贞
仁美绵遗泽,刚方继令名。 豫章垂荫远,京兆肇基宏
奕叶昭勋业,蕃枝合本茎。 诒谋勤佑启,积善久昌荣
段姓家训,一直以万椿公十训为基本规则,其标题是:一曰崇孝弟;二曰务勤俭;三曰畏国法;四曰急国课(税);五曰睦邻里;六曰慎交游;七曰训耕读;八曰严内外;九曰辨尊卑;十曰息争讼。椿公十训,每条都有详尽解释说明。
至元代末期,明远公为补充万椿公未尽之言,又作八条:一、笃宗族(谈敬宗收族);二、修祭祀(谈竭诚致祭先祖);三、谨修先茔;四、课女工(谈妇人不可终日无事,须勤谨纺织樵采);五、慎嫁娶(择媳与婿重品行,必查父母之德);六、禁非为(忌游手好闲不循礼法之为);七、饮食(忌划拳斗殴恶习,婚丧须有节制饮酒不过量);八、戒赌博(祸患无穷)。
段姓人口原来排全国第八十五位,宋代时郡望京兆郡,其次是河南郡、武威郡。后逐渐南迁两湖江浙,又西迁川黔滇。
(五)历届修谱
黔阳段姓,于公元1279年(南宋灭亡)始入湾溪花树脚,至明清时,才人丁繁多,仁叔子孙至清康熙年间才开始修谱。
一修:清康熙三十年 (辛未 公元1691年)
二修:清乾隆十七年 (壬申 公元1742年)
三修:清嘉庆二十二年 (丁丑 公元1790年)
四修:清咸丰三年 (癸未 公元1853年)
五修:清光绪八年 (壬午 公元1882年)
六修:民国十年 (辛酉 公元1921年)
七修:公元1989年 (己巳,清叔、仁叔两公后人合祠)
八修:公元2015 年 (乙未)清、仁二公后人合修。
清叔公后裔修谱具体情况笔者未详,只知多次修谱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,感谢每一位的分享。
下载族谱网APP,找到“圈子”加入姓氏圈